Thursday, August 12, 2010

华团主办辩论比赛,甘帮南甲中学对垒中华中学A队的情景

这是华团发表的文章(报导),顺势把它借来贴在我会的部落格上。


      競爭是個人或群體在一定的範圍內為謀求他們共同需要的資源而進行良性的比較,合作是個人或群體為謀求共同的目的彼此配合的社會行為。

     競爭和合作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都能使文明進步。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然而,在“辯場”中,必然不會達到共同的意識。正方甘榜南甲中學提出了多個例子來論證競爭比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其中,正方就提到了馬航与亚航之間因為有了競爭,才會促進雙方的進步。在競爭下,人們才能各盡其能,激發個人發展,超越他人,提高生活水平。競爭有利於造就人才,和合作卻只能產生草莓族。縱觀獎學金,也只有優秀的學生才有機會獲得,這是因為國家資源有限,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才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進步。只有百家爭鳴,才會百花齊放。

      反方隊伍也強調只有合作,才能互補,而競爭只是個體的。文明進步的條件需要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下。所以合作可以達到互補,讓人取長补短。競爭卻只會蒙蔽個人思想,使文明更難進步。在政治上,新加坡是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需要与各國合作,如引進更多的外國人才等。







甘榜南甲中學結辯舌戰群雄是攝



詩巫中華中學主辯自信地展開她的辯詞



各参赛队伍师生们与贵宾、评审员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本会的胡志强同学(5A班)获得初赛最佳辩论员。

2010年文化节比赛

         今年本校各派学生参加了一些比赛项目,既有《即景繪畫比賽》,《有口难言》,童玩和《《即席書法比賽》和歌唱比赛

其中我校在这些比赛项目中得奖的有:

1)《即席書法比賽》:
优等奖:許魯兴同学(甘榜南甲中學 4A班)

2)《溫情 有口難言比賽》
鼓励奖:诗巫甘帮南甲中学华文学会
(代表同学:郑应升、林慷旭(3A)、罗倩雯、俞圣恩(5A))

3)《华族童玩》竞赛
团体奖:季军 
(代表同学:池贤宏、郑应升、黄聪颖、王宗辉)




童玩比赛我校的成绩




本校队伍于《有口难言》比赛进行


个人项目:
(1)丢弹珠:亚军 池贤宏 (6BS1)



(2)打三决:冠军 池贤宏。


Friday, August 6, 2010

校内华文学术成绩揭晓

诗巫甘帮南甲中学校内华文学术成绩揭晓,颁奖典礼将于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早上11时30分于5F课室进行,吁请得奖者准时出席。

另外,参与校外比赛得奖者也受邀出席,一拍照留念。


一下是校内学术竞赛得奖者名单:

名句精华比赛

过渡班

第一名:蔡惠晶 (PA)
第二名:黄炳强 (PA)
第三名:卓雅羚 (PA)


中一

第一名:严彩文(1A)
第二名:江凤萍(1F)
第三名:林兆赐(1C)

中二

第一名:吴乐成(2A)
第二名:俞彩秀(2D)
第三名:刘恩伶(2A)

中三

第一名:张敏    (3A)
第二名:卓欣盈(3A)
第三名:郑应升(3A)

中四

第一名:许鲁兴(4A)
第二名:罗巧惠(4A)
第三名:江敏仪(4C)

中五/中六

第一名:黄炳胜(5A)
第二名:俞圣恩(5A)
第三名:罗倩雯(5A)



校内散文创作比赛

高初中组

第一名:黄炳胜(5A)
第二名:刘仪成(3A)
第三名:陈筱惠(3A)



校内诗歌比赛

高初中组

第一名:黄炳胜(5A)
第二名:张敏     (3A)
第三名:黄珍琳(6AS1)


校内小说创作比赛

高初中组

第一名:悬空
第二名:悬空
第三名:许鲁兴(4A)



校内辩论比赛(竞争与合作,何者更能使文明进步)

正方:彭婉玲(6BS1)、俞圣恩(5A)、胡志强(5A)、许鲁兴(4A)
反方:刘得豪、罗倩雯、林万福、黄炳胜(5A)



校内诗歌朗诵比赛

初中组(群组):

第一名:张敏,卓欣盈,郑荫茵(3A)
第二名:严彩文,黄伟玲,陈婷婷(1A)
第三名:吴乐成(2A),施发庆(2B)



高中组(独朗):

第一名:黄诗情(5A)
第二名:罗倩雯(5A)
第三名:俞圣恩(5A)



另外,请参与校外比赛的得奖的同学们带着你们的奖状或奖杯来校拍照。

校外得奖的名单如下

砂拉越中区中学华语辩论比赛

鼓励奖:刘得豪(5A),俞圣恩(5A)、胡志强(5A)、许鲁兴(4A)

初赛最佳辩论员:胡志强(5A)



文化节竞赛

1)《即席書法比賽》:

优等奖:許魯兴同学(甘帮南甲中學 4A班)



2)《溫情 有口難言比賽

鼓励奖:诗巫甘帮南甲中学华文学会(代表同学:郑应升、林慷旭(3A)、罗倩雯、俞圣恩(5A))



3)《华族童玩》竞赛

团体奖季军 (代表同学:池贤宏、郑应升、黄聪颖、王宗辉)

Friday, July 2, 2010

迷你运动会

在六月二十六日星期六的早上,本校充满了学生的欢笑。是什么活动让学生玩得这么开心?就是迷你运动会。本校华文学会成功地在当天举办了迷你运动会。迷你运动会的游戏就有穿针引线、比手画脚、记忆大比拼、十分大歌星、剪刀石头布、女王驾到和疯狂炸弹等。

以下是当天迷你运动会的活动行程

7.30am – 8.00am 报到

8.00am – 8.15am 破冰 (让组员对组员们的认识和各组拍照)

8.15am – 8.55am 穿绳引线和比手画脚

9.00am – 11.00 am 换站游戏(组员依着卡片上的指示分别到关卡去进行游戏)

11.00am – 11.15am 会员和委员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

11.15am – 11.30am 颁奖

注:

换站的游戏有

• 《女王驾到》

• 《记忆大比拼》

• 《疯狂炸弹》

• 《十分大歌星》

• 《剪刀石头布》

游戏的活动过程

当天有两项游戏是八组同时进行,既穿绳引线和比手画脚。每组有一位委员负责进行评判。委员须确保组员没犯规并维持次序。

玩好前面的游戏之后,接下来组员须按照所提供的卡片指示到个别关卡进行游戏活动。一共有五站,分别是2组PK和一组组玩的关站。两组PK的关卡就有《剪刀石头布》和《疯狂炸弹》。其中有两关是有泼水的,分别是《剪刀石头布》和《记忆大比拼》。每组有五分钟的换站时间,在组员换站期间会遇到巡逻队。巡逻队会干扰或拖延组员换站时间,偷偷放一些“违纪品”于各组的袋子,提醒关主换站时间和确保各组组员没有中途离队。



委员们的感言

倩雯(主席):首先,当然是感谢全体委员。没有他们,这次的迷你运动会不可能成功进行。虽然在预备的过程中,我们面对很多问题,但我们都能顺利地解决。从这项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相信其他委员也和我一样。最后也要感谢何老师和参与的会员们。何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宝贵意见。没有会员们的参与,迷你运动会也不能成功。感谢你们对华文学会的支持。

志强(筹备会主席):回收筹备迷你运动会的过程,除了开会还是开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礼让”的重要性。倘若所有与会员者都坚持已见,那么我相信迷你运动会只有沦为纸上谈兵罢了。筹备迷你运动会让我深深领悟到了,做人,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谨言慎行,不要随便发表议论。...
          
          
立鼎:我很高兴也能很荣幸能替华文学会付出一份贡献,也恭喜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谢谢

欣盈:我很感谢主席让我主持《十分大歌星》这个节目,也很感谢和我一起主持的委员们。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此外我也要感谢会员们的合作。最后我要恭喜这次的迷你运动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和成功。



会员们的感言

彭婉玲:这次的迷你运动会我个人觉得举办得很成功。我很开心能进到这间学校的华文学会,委员们都很尽力地办好活动。只是对于比较内向的同学们应该想好对策,让他们能抛开包袱,一起开心地玩游戏。

林秀微:我觉得来到新的环境,感觉有点陌生。多亏了这次的迷你运动会和甘帮南甲的学生拉近了距离。这次的活动玩得很开心,所以华文学会的委员都有许多的领导能力,十分佩服!同时也让我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的方法和团队精神。希望以后所有华文学会的活动能越做越好!


活动照片:
破冰活动


《穿绳引线》
《剪刀石头布》




有意更多照片请到本校华文学会面子书查看
甘帮南甲中学华文学会面子书链接


本校华文学会在此特谢各位的出席和合作。

教师节

教师节活动详情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因此教师节的意义绝对非凡,学生们更应趁此机会表达对教师们的感恩。

本校于2010年日星期三)于礼堂成功举办了教师节。当天学生与老师早上7时30分就齐聚在礼堂,待全体教师到齐后,教师节才开始开幕。老师们纷纷致辞,学生们合作地于台下聆听,其中,在我校执教数多年的Tham Muk Sui老师宣布退休了,许多学生讶异不已,Tham老师在我校执教多年,一直是学生眼中的恩师,对学生的教导孜孜不倦,他培训出了许多本校优异的学生。致辞后,学生们纷纷以赞声欢送老师,并送上礼物及祝福,想必tham老师必定为自己的学生感到光荣。

在这之后,学生们五花八门的表演开始了,其中有马来武术、中华武术、群体合唱及舞蹈等等。表演结束后,教师节也宣告告一段落。许多学生趁此机会,纷纷像教师们献上贺卡或礼物,而华文学会也不落人后,由华文学会委员向全体老师分发教师节贺卡,慰劳他们平日教书的辛劳。


以下是教师节进行时所拍摄的照片、学生表演及委员分发教师节的照片。

武术表演的学生


出席教师节活动的学生一览

分发教师节卡片给老师
教师节蛋糕

退休老师Cikgu Tham 致词

Sunday, June 13, 2010

《 “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预计在八月杪进行,有兴趣者可开始做准备了! 》

三常”知识竞赛内容介绍

“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为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国的了解,提高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 的兴趣而举办的综合性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均以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编写的《中国地理常识》、《中国历史常识》和《中国文化常识》为 依据,参赛对象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

“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共设试题6770道,均为客观题。试题类型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是非判断题;第二部分为“二选一” 选择题;第三部分为“三选一”选择题;第四部分为“四选一”选择题。其中《中国地理》试题为2015道;《中国历史》试题为2000道;《中国文化》试题 为2754道。

为方便考生复习,每次竞赛前主办单位都会编印《复习要点》手册提前分发给参赛学生。竞赛均围绕《复习要点》出题。主办单位将向每位参赛学生赠 送“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纪念T恤衫,并向取得“合格”以上等级的参赛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还将公费邀请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来中国参加“中华文化知识竞赛 ”优胜者夏(冬)令营。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http://www.liuhua.org.my/knowledge01.html

一下是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必读的三本书:

《中国历史》
《中国地理》

《中国文化》





这是该网页所提供的题库连接,请点击进去作答。
中国历史
中国地理
中国文化


已经有书本的同学若今年想再次参加比赛,可以趁着假期开始准备。

Tuesday, May 11, 2010

印尼掀起学习华文热 一城市强制所有学校教华文

随着中国崛起,过去曾排华的印尼也掀起学华文的热潮,东爪哇省的拉蒙安市甚至强制规定所有学校全面教华文,为日后年轻一代到中国经商铺路。

周二, 2010年 05月 04日 12:58 编辑器

印尼拉蒙安市长玛斯富克几年前首次随官方代表团到中国考察时,让他对中国另眼相看。
(印尼讯)随着中国崛起,过去曾排华的印尼也掀起学华文的热潮,东爪哇省的拉蒙安市甚至强制规定所有学校全面教华文,为日后年轻一代到中国经商铺 路。
考察中国后认定世界未来在中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日前以显著篇幅在头版报道,拉蒙安市长玛斯富克几年 前首次随官方代表团到中国考察时,让他对中国另眼相看;中国的摩天大楼、忙碌的工厂及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都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他 就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于是在他回到总人口约150万人的拉蒙安市(Lamongan)的两年后,就下令规定所有学校从2007年起,让学生全面学华 语,掌握方块字。
  过去两年多来,市政府还举办了多项讲华语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磨练华语的机会。
  玛斯富克形容听到学生 以流利的华语参加比赛,感觉犹如“观赏功夫片”般不可思议。
  印尼前总统苏哈多在掌权时,曾在1967年至1998年禁止华文教学及宣扬 中华文化,封闭了华人学校和报社。
  印尼在1998年更爆发排华暴乱,导致约上千名华人死亡。
泗水大学今年 开华文班
  2000年,已故瓦希德总统撤销苏哈多政府所颁限制及规范华人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动的政令后,华文在印尼重见天日。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拥有全球最大回教人口的印尼掀起学华文的热潮。印尼第二大城市的泗水(Surabaya)大学,也准备在今年开办华文课程。
   除当地印尼华侨想学华文与自己的文化接轨外,不少土生土长的印尼人,包括在拉蒙安市的回教徒也对学华文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搭上中国这趟经济列车。
   近年来,中国和印尼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去年两国的总贸易额达284亿美元(近390亿新元)。相信中国与亚细安自由贸易区今年启动后,将带来更多商 机。
  拉蒙安市一名16岁学生安雷斯亚说:“我认为学习中文很重要,因为听说中国和印尼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以后有中国商人来印尼做生 意,我就可以和他们交流。”
  中国教育部去年调派了4800名华文教师到全世界110个国家执教。去年12月,它也在雅加达开办孔子学院 教导华文,当局至今已在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554个类似课程。
  据报道,在2004年至2009年间,约有380名中国教师到印 尼执教,他们签署的大多是三年合同。
  一些印尼官员担心中国的经济会造成威胁,有的则乐观其成,包括玛斯富克在内. 他 说:“我期待拉蒙安市和中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有所加强。”
  玛斯富克的华文政策,让他在国内成为红人,他希望在五到十年后,踏入社会的学 生们能以流利华语与中国商人或投资者沟通。
  去年拉蒙安市经济增长5.8%,它主要出产白米、渔货、玉蜀黍和黄豆等。
   玛斯富克说,自从该市实施华文教学后,有更多中国投资商来找他洽谈,但他未进一步透露详情。

谁是k歌王之简报

     谁是k歌王,这名称顾名思义就是那位同学答对得最多就是k歌王了。由于我们是分组进行这项游戏,所以哪一组分数最高,他们将会是k歌王。

活动宗旨:
1.认识一些歌曲里所含有的优美句子与一些激励话语。
2.考验同学们灵敏的听力及敏捷的思维。


     我们在节目前一个星期已开始我们的筹备工作了。我们将所适合的歌词记录在小卡上。在筹备过程,可说是有苦有乐呀!苦:我们所准备的题目不知是否合不合同学们的“胃口”、难度会太高、是否有包含优美的句子、词句是否拥有激励成分等。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反复思考着;乐: 跟着歌词哼唱旋律之余,我们还玩起这个小游戏来呢!

终于来到那让我们心跳已久的日子——5月7日。当天,我们先将游戏规则念过一遍,之后就进行第一阶段游戏。第一阶段将会是主持人朗读歌词,让同学把答案写在我们所提供的白纸上。第二阶段是同学们使用他们的耳朵,细心地聆听收音机所播放出的歌曲。当天,同学们都十分的守秩序,非常感谢他们的合作。除此以外,Ajk的帮助也是值得我们的感激。

活动照片:
                 

                                                   自:《谁是K歌王》活动负责人 

Monday, May 10, 2010

為甚麼我們的華語總是說不好?

被標榜至少通曉三語,一直令華校生感到驕傲。然而,大馬人的華文水平,不管是言談或書寫 程度,能夠做到流暢無阻、詞句結構四平八穩、語音標準的,並不佔多數。全球的漢語風越吹越盛,但中文源流國家在網絡科技、媒體的影響下,已經面對華文水平 大滑落的清況,而身在大馬各種語言混雜的環境中,又如何求存呢?這對大馬的華文發展是否更加不利?

全球華文水平每況愈下

就華小每年面對學生人數爆滿,還有吉隆坡人也可以像柔佛人一樣口操流利華語的情況來看,曾經喊 了相當久的“多講華語,少說方言”口號應該算是奏效。不過,用華文的人雖然越來越多,但在言談和書寫上,全世界卻陷入華文水平低勢力局面。當大馬華語還在 “哩、啦、咩、囉”時,其他華文源流國家也面對“偶、厚、粉、滴”網絡用語所引起的語言低落效應。

一般常被人批評犯上的是語法歐化、動詞弱化等毛病,原本可以言簡意賅的表達,變成敘述了一大串 仍未有重點,在表達上沒有效率。中、港、台這些以華文為單一語言的地方,已經面對華文水平低落的問題,那麼對多元語境的大馬來說,要講好華語,豈不成了不 可能的任務?

大馬人的華語,從上電視電台節目或上台正式發言,就能夠略知一二。平時的普通言談,表面上看來 是腔調和語音標準程度上的問題,但若果有必要認真地講,就會發現有欠流暢,用語不夠豐富等缺陷。

儘管受了12年的華文教育,天天講華語、寫過很多篇作文,可是大馬人在言談和書寫上,普遍上來 說還是未達到應有的水平。

大部份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都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雖然大馬具備掌握三語的機會,但也因此造成“三 頭不到岸”。只有語文能力強的人才能充份掌握三語,不過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

馬來西亞獨有的


“混雜式”華語?

華校生在念完6年華小後直上國中,面對全新的多語言環境,他們對華語的情感,可能已經沒有小學 時期的熱忱,而在最後華文變成專科,選修華文者都是因為有興趣,將來可能選讀中文系或到中文源流國家升學。

華校生在大專、職場及社會上長期使用英文和馬來文,例如,政府部門用馬來文、銀行用英文等。因 此在少應用華文的情況下,表達上就會面對轉換問題。他們掌握的是其他語言在相關領域的專業詞匯,華語只是日常使用語。

相對的,中港台的語文學習相當單純,整個環境只有單一的華文而已。學校大多以華文為教學媒介 語,不必承受過多語文學習的壓力,把大馬跟這些地方比較其實是不公平的。

博大外文系華文學士課程主任莊華興博士認為在多語言的環境裡,華文混雜了英文、馬來文和方言, 這種環境對於語言的學習很不利,概念和思考的轉換混雜,因此一句華語裡有英文和馬來文的混雜並不足為奇。

“大馬人講華語愛用本土詞匯,有人認為這是地域性的獨特之處。不過,無可否認,人們對自己的華 語沒有要求,因此就算講得混雜、沒有結構也不以為意。”

搶救大馬華語!

01.媒體、學校、社團合力營造學習華語環境

當四處充斥病態的華文,矛頭都指向了媒體和學校。電視台和電台主播的華語不標準,記者編輯用詞 不當,還有教育未來新生代的老師也沒有能力成為榜樣,難免會讓人憂慮,在這種不利條件推波助瀾之下,反而令病態成為將來的常態。

老師的華文能力不佳,培訓出來的學生可能就是將來的媒體工作者或教師,也一樣使用水準不高的華 語,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兩者都受到大眾的信任,認為報章刊登的文章、主播和老師的語言能力是學習的目標,因此影響力可想而知。

教師和媒體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八打靈公教中學華文老師何貴強認為,兩方面都必須認真看待語言, 本身必須有自強的精神,要嚴格地鞭策自己。社團舉辦各種以華文為媒介語的活動以及電視台開始製作清談節目,這也無形中可以達到增強華文程度的目的。

很多學生不瞭解學語法的原因,老師應該分析語言的技術,讓學生看到語法也可以很生動。只要老師 有對加強本身語言能力及用心教學的堅持,加上媒體和社團扮演積極角色,把“健康”的華語推廣到社會層面,營造一個認真的華語環境,眾志成城之下必能看到成 果。如果覺得教科書的文學性不夠,可自動自發讓學生多接觸文學。

02.廣泛閱讀

少閱讀會令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包括在書寫及口語上的能力下降。很多人口才似乎很好,但卻流於天 花亂墜,內容空洞。一個人的口語除了看用詞是否流暢及豐富,也包括是否可以完整地表達思想內容。

語文掌握並不只是口語問題,而是本身的思想內涵。語言講究邏輯性,要培養語言能力,長期閱讀好 文章,內化思想能力,就能提昇。

03.鼓勵學生多發言訓練表達能力

在教學方面,莊華興建議老師多讓學生發言,培養學生的個人看法,也可以訓練句子組織能力。到了 高中,學生較有主見,這時可加強他們的思考能力。

大馬學校的各種語文科綱要都采同一模式,像華文與馬來文,都有語文知識和文章,但是馬來文和英 文皆各有額外文學課,華文科卻沒有。SPM中有附加科中國文學(每三年更換教材,2008至2010年使用魯迅的《阿Q正傳》、老舍的《歸去來兮》和《友 聯文選》),但這科目雖已存在許久,遺憾的是很多學校原來並不知道SPM範圍裡有這選擇。

莊華興認為,學生應多讀文學性文章,因為經典文章中有豐富的文學涵養和價值。他不認同只要語文 知識好,就可以搞好華文。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可嘗試培養學生多閱讀,當養成習慣之後,就不用擔心學生的語文能力。老師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靈魂人物,在選 文上也不能偏向個人喜好。

“現代小孩沉迷於電腦遊戲及漫畫。以圖片為主的漫畫,行文往往支離破碎,不能組織成一篇文章。 這種情況相當嚴重,因為在著筆時就會發現寫不來,這也是口語的影響,跟同學之間的講話都是‘破’華語。”

很多人不能很有組織地把整個句子講完,而抱講幾個字人家就會明白的想法。或者有些人用很長的句 子來解釋一件事,這表示思考不夠尖銳。就連大學生的文章內容也很散亂,可能文筆不錯但卻不知所雲,沒有重點。此外,時下流行的部落格和日記式文章也未見得 寫得很好。

儘管受到許多不利條件影響,莊華興還是認為我們可以追求講好華語的目標,首先追求講完整和通順 的句子,咬字還是其次,發現有錯誤必要即時糾正。

Sunday, May 9, 2010

明年起取消 选择题增考会话 SPM华文科考生或减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明年起取消 选择题增考会话 SPM华文科考生或减

●南洋商报 独家报道:曾雪爱



(槟城11日讯)2011年起改革的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试卷评估模式,取消选择题的出题方式之余, 也增设试卷(三)华文会话,虽然详情未出炉,一些国民中学华裔学生已忍痛放弃选考华文,可能导致2011年选考华文的国中华裔考生人数大降。



《南 洋商报》探悉,经过“改革”后难度升级的华文试卷评估模式,特别是增设的会话环节,足以导致国民中学措手不及。



州内一所国民中学的校方透 露,国中华文向来顶多只有4节,尽管一些学校将之纳入正课,但因课室数量不足,以致学生须在放学后留下来,在有空档的课室上华文课。



评估标准不一惹争议



这种上课情况影响学生读书情绪,有 者因此缺席华文课,这种情况也导致规定于中四开始教授的华语会话无法顺利进行。



此外,中四开始上的华语会话课带入中五时,若资料记录不完 整,负责会话考试的老师将难以跟进。



即使执意推行会话,每个华文老师的评估标准也不一致,恐怕影响学生在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科成绩。



一 些华文老师坦承,会话考试涉及的华文发音、语法运用、声调等部分不在他们的掌握范围内,由于缺乏华文规范知识,恐怕为学生打的分数不够说服力。



一 名来自国中的华文老师説,多名学生已向她表示,中四不会继续读华文,意即不会在大马教育文凭选考华文。



私人考生首当其冲



另一项隐忧是,全新的华文试卷评估模式 肯定让私人考生首当其冲,原因是这些自修考生没有练习会话的机会。



将失30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等同在尚未考笔试前,就已当掉占考试30分的试卷(三)华文会话。”



与 此同时,2009年大马教育文凭华文试卷(二)已改变出题模式,原本15题的简答题增至24题、原本24题的选择题却减至15题,难度大幅度提升,考生拿 到试卷后恐怕手足无措。



这项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下,许多国中的中四生已对华文望而生畏,如有选择自由,相信一些学生不会选考华文,避免大 马教育文凭整体成绩受影响。无论如何,一般国民型中学一向强制学生选考华文。



槟州3月会话模拟考



槟教育局官员透露,该局将指示州内中学于今年3月起,为校内中四生学习华语会话的 第一道模拟题。



他指出,中央拨款下放后,该局将尽快召集州内华文老师,传达改革后的华文试卷评估模式详情。



他披露,与国 语会话相比,华语会话比较轻松,华文老师可随时进行随堂会话。



华语会话有5道模拟题,3项个人活动及2项分组活动,各别在中四和中五进 行。



校方鼓励学生报考



尽管 2011年起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试卷评估模式难度大大提升,不过,据悉国中校方依然鼓励学生选考华文。



一些国中校方对华文试卷评 估模式难度提高抱持积极看法,认为教育部的这项改革,旨在提升学生语文掌握能力,让他们掌握多一种技能。



教育界人士同意上述说法,不过, 他们希望教育部更透明化的出题与批改考卷,避免加剧外界对学生成绩的质疑。



他们不否定改革措施会导致一些考生弃考华文,但从教育角度来 看,这项改革将促使考生更灵活、更有深度的作答。



新闻背景: 难度升级



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内容:(总分 100分)



华文试卷(一):分2部分。甲组:占30%的2题应用题,比往年试卷的应用题多出一题。乙组:5题作文题,学生 可任选一题作答。



华文试卷(二):原本的15道简答题和24道选择题,将全面改为22题简答题,不再有选择题。总分是100分,即现代文 65分、古代文25分和名句10分。



华文试卷(三):华语会话,总分是30分。



考生必须考完三张试卷共230分,以往只 需考共200分的两张试卷。

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