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邓丽君《几多愁》
style="color: #6600cc;">《几多愁》
李煜 词
谭健常 曲
邓丽君 演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END——
一边听歌一边学习。这首邓丽君的《几多愁》的作词者就是晚唐词人李煜所写的《虞美人》。名句精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取自李煜的这篇《虞美人》。 这名句的含义是形容诗人的忧伤无穷无尽,难以自解。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李煜简介
李煜(937 -978 ),字重光,南唐末代国君,世称李后主。公元975 年,宋灭南唐,李煜被俘。宋朝统治者决定戏弄一下这位多才的懦弱君王,于是将他软禁了起来,并封他为“违命侯”。每逢朝内有喜庆宴会都要让他参加,并令他赋词歌颂。为了生存,曾为万乘至尊的李煜无可奈何的忍受着亡国至痛,在巨大的屈辱中战战兢兢的过着阶下囚的生活。
就政治领域而言,李煜绝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他荒淫怯懦、丧身亡国、软弱无能。但在艺术领域,他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国家不幸诗人幸”,孤寂凄清的人生悲凉感、“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家国之恨、身为臣虏饱受屈辱的积愤之情都造就出了他这位词坛才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国愁、家愁、离愁乃至万般愁绪都向这位诗人君主扑面而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的李煜只能以词作抒发心中郁闷之情,字字血泪的词作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让我们不由的为这位诗人君主掬一把同情之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除了这句名句是出自于李煜之外,还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四名句精华) 《相见欢》(李煜)、
中六华文在古典文学里所读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和
各位常常听到的名句“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
也都是出自李煜所写。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天涯问答、youtube、Google、名句精华手册和中六课本《中国文学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